:::

充滿愛與感恩的篇章

文:王靖涵 新北市深坑區農會

  仲夏苦熱,蟬鳴悠長,薰風拂過臉龐,一陣水氣前仆後繼地充斥於胸腔——臺灣,這片我所熟悉的土地,在十多個小時的輾轉間,讓如烈日驕陽般的我們昂揚而歸。一個月的美國旅程也在一片歡聲笑語中落下了帷幕。

  參加2025年美國州際四健青少年交換計畫,是我人生中一段難忘又深刻的經歷。這段時間,我不僅有機會深入了解美國不同州的文化與生活方式,也學會了如何在陌生的環境中成長、適應與交流。與來自各地的學生共同生活與學習,讓我看見了多元價值觀的碰撞與融合,也激發了我對世界的好奇與探尋精神。透過與寄宿家庭的互動、學校課程的參與,以及各種文化交流活動,我的視野大大拓展,也更加認識自己。這段旅程,不只是語言能力的提升,更是令我成長的轉捩點。

  活動雖然畫下了句點,但我跟Home家的羈絆卻仍是剪不斷的。日光荏苒,白駒過隙,一個月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卻足以讓我無論是英文方面,或是與人交流的能力都提升了不少。就如同行前四健會指導員告誡我們的——此次前去美國不是去「玩」的,而是去「生活」的,只有將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新的環境,才會在生活中體會到玩的樂趣!

  為什麼會想參加這個交換計畫?這是很多人想問我的問題。從小就參加四健會的活動,媽媽在看到的當下就告訴我,也鼓勵我去試試看。一開始,我也擔心過、糾結過,怕學校的進度跟不上、怕獨自踏入他鄉無法適應、怕入境隨俗,更怕本就慢熱的自己在一個月的時間內變得孤僻、甚至逃避英文……。儘管如此,我仍對這個交換活動猶懷厚志、熱忱不減,在聽了兩位老師的意見以及正視自己的想法後,毅然決然地選擇抓住了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正所謂青春不留白,在這個能夠恣意揮灑的年紀脫離舒適圈出去闖闖,何嘗不是一種人生的歷練呢?雖說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但有時先斬後奏也能讓自己有個驚豔的體會。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線上說明會後,隨之而來的便是前訓及出發的日子。抱著興奮又緊張的心情坐上了前往中壢的火車,擦肩而過的人如雨點般源源不絕,卻又轉瞬即逝。直到計程車於一間飯店前緩緩停下,我才驚覺離開已然近在咫尺。進入教室,眼前的一切如飄渺的白煙般令人體會到不真實。課程順利進行,先是破冰遊戲,後是學姊的經驗分享,和諧的氣氛讓我心頭湧上的不安感全部壓下。隨著時間的推移,訓練趨近於尾聲,與媽媽告別後便與同是堪薩斯組的參加者一同享用晚餐。話題從要給Home家的伴手禮,再變成各自的學校等。有個人問我為什麼趕來參加交換活動,她說,她在我這個年紀的時候根本不敢獨自一人前往美國。我頓覺原來我是此行中年紀最小的,默默在心中幫自己記了一個勇氣可嘉的誇獎,並繼續與這群眼中帶著希冀之光的「隊友」們打成一片,暢談對此行的期待。

  時間彷彿長了腳似的,飛快地流逝。三個有趣的靈魂在經歷整晚的碰撞後,便與大夥一起踏上前往美國的旅程。臉上雖然掛著興奮,卻不時流露出離情依依的黯淡。終於,在無盡的搭機、轉機後,抵達了目的地——威奇塔機場。在州負責人和藹的帶領下,我們紛紛被Home家接走。不過,這也正提醒著我們,一個月未知的「生存冒險」即將揭開序幕……。

  我有幸與一個溫暖且開放的寄宿家庭生活。剛開始到達時,對於全英語的環境和陌生的家庭成員,我感到既緊張又不安。但寄宿家庭真誠的笑容和細心的陪伴,讓我很快就感受到家的溫暖。他們帶我參加家庭聚會、週末出遊,甚至讓我一起參與他們的日常生活,像是做家事、一起做飯和看電影,這些互動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

  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們總是鼓勵我表達自己的文化,甚至請我煮家鄉菜給他們吃。這樣的尊重與包容讓我更敢自在地做自己。透過與寄宿家庭的相處,我學到了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更懂得如何與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建立良好關係。這段與Home家的相處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文化交流的美好與意義,也成為我人生中最珍貴的回憶之一。

  抵達的第二天便是美國的獨立日。Home家帶我去了派對,讓我大開眼界。原來派對不像美劇裡演得大家都在慶祝、狂歡,而是大家坐在一起聊天、分享食物,小孩們則去充氣泳池享受午後陽光的溫存,頗有幾分過年的味道。

  緊接著到來的是我與Home妹的「Rock Springs」營隊,又到了另一個人生地不熟的環境。我一開始依舊只敢與Home妹一起行動,不過在同一組的組員知道我是來交換的臺灣人後,每一個人都對我十分親切,她們會在每項挑戰前問領隊老師我的情況,幫助我知道如何去做;會問我有沒有嘗試過,細心地告訴我遊戲規則,也會邀請我一起加入她們的話題,以及詢問我關於臺灣的一切……,一群跟我不同國籍的女孩們盡心盡力幫助我適應美國的環境、風俗習慣。這份熱情讓我感動不已,甚至決定未來也要把這純粹的愛傳遞下去。我想,這就是四健會「做中學,學中做」的精神吧!

  南風吹過,時間也跟著呼嘯而過,轉眼間,一個月的旅程也進入末尾。在Home家的最後一個星期,Home爸開著房車帶我們去湖邊露營。不得不說,美國的天空真的很美,隨手一拍便令人大為驚嘆。在風景如畫的湖畔邊,Home妹帶著我划船,享受悠閒的午後;Home弟教我釣魚,體驗沒接觸過的趣事;Home爸、Home媽則三餐準備香味俱全的美食,讓我們三個小孩食指大動,如餓虎撲食般消滅了盤子裡的餐食,好不開心。就在這期間,我們還一起去Kansas City看了一場精采絕倫的棒球比賽!雖然美國大聯盟沒有啦啦隊的應援,與臺灣相比略顯冷清,但球員的品質卻更高,全壘打更是一顆接著一顆被兩隊敲出,實在令我大為震撼。果然,只要肯走到外面的世界多看看,開開眼界,就會發現許多想不到的事!

  終於,離別的日子到來。坐上了前往酒店的車,心頭壓不下去的不只有期待回家的喜悅,還有告別Home家的苦澀……。一開始踏上這個城市,總以為離開時會毫無留戀地轉身,不曾想真的到了這一天,不捨的情緒又一一出現。不捨Home家對我的照顧、不捨與貓狗玩耍的時光、更不捨所有熱情待我的人。它們在我心中不僅是回憶,更是第二個家人。思緒慢慢回籠,抬眼便發現酒店已然出現在眼前……。

  為期一個月的旅程已到盡頭,我與Home家擁抱告別。在這段旅程中,我體會到「獨立」的重要性。美國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視孩子的選擇與責任,無論是日常的時間管理、參與家務,還是在活動中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都讓我學習到如何更有主見地生活。也因為不再有父母隨時在身邊協助,我變得更願意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更重要的是,我學到了比語言更重要的——尊重與包容不同文化的心。在美國的每一天,我都觀察到家庭成員之間重視獨立與平等的相處方式,也體驗到美國人對生活品質的重視,例如他們用心安排家庭活動、鼓勵孩子探索興趣。與來自不同背景的青少年交流,讓我學會了如何在多元文化中找到共通點、建立友誼。過程中我也更加認識自己,發現原來只要勇敢嘗試,就有機會走出舒適圈,看見更寬廣的世界。這段旅程不僅拓展了我的視野,也培養了我的自信與國際觀,將成為我人生中一段寶貴的養分。

  四健會強調「做中學,學中做」、「精益求精」,這不僅體現在每一場活動中,更體現在我整段旅程的心境變化裡。從一開始的緊張害怕,到最後能自在地與人交流、獨立思考,我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長。這趟交換不只是一場旅遊,而是一段深入內心、開啟未來可能性的旅程。雖然臺灣跟美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差異,但這並不影響我與Home家,甚至是所有接觸過的人建立最真摯的情誼。如果時間能倒流,我一定還會選擇參加這個難能可貴的美國州際四健青少年交換!

  此次交換活動是我人生中一段難以取代的回憶。在這段旅程中,讓我最深刻、最難忘的,不只是活動本身的精彩,更是一路上所有人的陪伴與付出。這是ㄧ篇獻給所有我想感謝的人的心得。

  首先,我最想感謝的是我的家人。在我遲疑、害怕的時候,是他們給了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即使我曾擔心語言不通、文化差異,或是無法適應異地生活,他們也不強迫我必須完美,而是陪我一步步釐清自己的想法,讓我敢於報名、敢於出發,更重要的是,願意承擔這趟旅程帶來的挑戰與改變。

  其次,我想感謝四健會與幕後默默付出的指導員與工作人員。從行前的說明會、行前訓練,到抵達美國後的接應安排、活動規劃,每一個細節都做得細緻又貼心。他們不只是活動的組織者,更像是我們的引路人,幫助我們認識「做中學,學中做」的真正意義,也讓我知道——青少年的潛力,只要相信,就會不斷被挖掘。

  再來,我想感謝我的Home家。謝謝你們無條件地接納我這個來自遠方的陌生孩子,從生活起居到文化交流,你們都不厭其煩地引導我、照顧我。或許我們語言不同、習慣不同,但你們的善意與真誠早已跨越了文化的界線。是你們讓我明白,家的樣子不只存在於原生家庭,也可以出現在陌生的國度。

  我也想感謝在旅途中認識的朋友們——那些一起參加營隊、討論挑戰、聊天分享彼此生活的同伴們。是你們讓我在這趟旅程中不孤單,也讓我看到年輕世代的多元與包容。雖然我們來自不同州、不同國家,但那種無需多言就能建立的信任,讓我感受到「交流」的真諦。

  最後,我想對自己說聲謝謝。謝謝那個即使緊張還是願意跨出第一步的我,謝謝那個努力傾聽、學習、適應的我,也謝謝那個在陌生環境中依然願意保持好奇與熱情的我。因為這次的選擇,我看見了更多世界的樣貌,也看見了更多自己的可能性。

  人生是一段旅程,而這段四健交換的經歷,無疑是一段充滿愛與感恩的篇章。未來的我,會繼續把這份感動與學習延續下去,傳遞給更多人。謝謝所有讓這段旅程變得精彩的人,是你們讓我更加堅定地相信:年輕的我們,真的可以創造改變。

文章附加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