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與勇氣的交流之旅

文:游彩祐 台北市士林區農會

出發前的心情與感謝

  這次我能參加四健會主辦的美國州際青少年交換計畫,前往美國堪薩斯,相信是我目前人生中最難得的一次經驗。從臺灣飛到美國,還要轉機三次(桃園→舊金山→休士頓→Kansas),真的很累,但想到接下來會有那麼多新體驗,就一點也不怕了。

  我是帶著特別緊張又興奮的心情,因為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踏上美國的土地。最感謝的是我的媽媽。她是一位單親媽媽,一直辛苦工作,才讓我有機會飛到美國。更難得的是,她不顧萬難,支持我參加這次交流活動,讓我能擁有這樣珍貴的經驗。我也為自己有勇氣在當初說出「好」而感到驕傲。

  媽媽常告訴我:「人生的視野,是用腳一步步走出來的。」她也說過:「做你不願做的,叫做改變;做你沒做過的事,叫做成長;做你害怕的事,叫做突破;做你做不到的事,叫做挑戰。」這些話我永遠記得,也在這趟美國旅程中真實地體會到了。

第一個Home家:七個兄弟的家、美國教會體驗與美國博物館

  我前兩週住在第一個Home家,這個家有七個兄弟,全都是男生,超級熱鬧!每天就像在演電影一樣,很吵但也很好玩。他們把我當作兄弟一樣相處,分享玩具、講笑話,還一起打美式Pickleball,感覺真的像融入他們的生活。這樣的環境對我來說是全新的,我的家中沒有這麼多同齡的同伴。起初,我有些牽掛自己會不會被忽略,但這些兄弟反而很快把我當朋友對待,跟我分享他們的玩具、喜歡的卡通,還以「兄弟」稱呼我。這讓我學到:主動參與。他們雖然調皮,但在我需要安慰或協助時,也會自然而然地圍在身邊,給我協助或聊聊天。

  Home家固定每週會去教會做禮拜。那是我第一次體驗美國的教會文化:寬敞明亮的教堂,溫暖的唱詩歌時刻,以及很多相互擁抱與問候的會友。我也被熱情歡迎,雖然我聽不懂全部內容,但他們用微笑讓我覺得自己被接納。孩子們在教會裡又唱又跳,我感受到一種社群的力量:每個人都像是一個大家庭的成員。

  在那段時間我學到:即使語言不通,關懷與笑容能跨越文化隔閡。有一次我在座位上看不懂歌詞,但身邊的人輕輕拍了拍我的肩膀,引導我一起唱,當下我深刻感受到「接納」的力量。

  剛到的第一天剛好是美國的獨立日,晚上去看了超大場的煙火秀,整個天空都在閃,非常震撼。那一晚我心裡想:「我真的來到美國了!」

第二個Home家:溫暖陪伴與文化交流

  第三週開始,我搬到第二個Home家,這個家庭雖然只有兩個孩子,但是感覺很溫暖,每天早上六點就帶我去爬山或健行,像真的成為他們家的一員。更特別的是,還有一位來自日本的弟弟和我同住,我們三個人常常一起玩桌遊、做菜,像是跨國兄弟一樣。他煮日本咖哩,我煮臺灣炸醬麵、珍奶,他們也會分享他們家特製的甜茶和美式料理,真的超有趣。

  我們也有去博物館,他們還送我一個長毛象娃娃和手工的向日葵和手指偶。我真的覺得他們是用心在對待我這個臺灣來的客人,甚至還送我紅色T恤,像是家庭服一樣,我穿上它時,心裡暖暖的,心想這就是被接納的感覺。還給我一間專屬房間,真的待我像家人一樣。

  他們也送給我許多紀念品,有Kansas州的象徵物品小擺設,還有T恤,我知道這些都是他們經營家庭文化與感情的方式,讓我永遠記住這段時光。

文化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食物!

  我這次也準備了很多臺灣的東西和小吃帶去美國。出發前,我和阿公學做家鄉菜,還帶了阿婆手做的蛇年鑰匙圈、地瓜餅、素食炸醬、泡芙、鳳梨酥等等。

  第一個Home家吃到蚵仔煎、炸醬地瓜時眼睛都亮了!第二個Home家還讓我下廚做鍋貼與冬瓜茶,日本弟弟則煮咖哩。我們三國料理一起碰撞,那種感覺真的超級棒。他們說臺灣的冬瓜茶比美國甜茶還清爽,我超開心。

美國與臺灣的不同,讓我更珍惜家鄉

  美國的地超大、房子又寬,走到哪都覺得很舒服。他們晚上九點才天黑,一整天可以做很多事。我有點不習慣他們每天吃馬鈴薯和義大利麵,回臺灣後第一件事就是跟媽媽說我想吃蛋餅、地瓜粥、白飯,我真的好想念臺灣食物,臺灣是美食天堂呢!

  還有他們很注重隱私,每個人有自己的空間與自由。我很羨慕這樣的制度,但同時也覺得臺灣的人情味很棒,不同文化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挑戰與成長:語言與生活都學會適應

  這趟旅程也不是全都順利,我行李太多搞得有點受傷,回程掉了SIM卡還聯絡不到媽媽,真的有點慌。時差也讓我回來頭暈兩天,還好媽媽幫我準備了藥。

  語言方面一開始也有點擔心,在臺灣很少說英文,但我很外向,也會努力講出來,像媽媽常常和學生說,講錯也沒關係,重要的是敢開口,從錯誤中學習。我發現只要你有想法和誠意,對方都會願意幫你。

Kansas 向日葵之州:我最難忘的象徵

  在交流的時候,我很好奇Kansas這個州的象徵,後來查了一些資料,也聽Home家的人介紹,才知道原來Kansas被稱為 Sunflower State(向日葵之州)。早在 1903 年,他們就把野生向日葵定為州花和州徽,州旗上也有一朵金黃的向日葵。向日葵在這裡很常見,生長力超強,代表著堅韌、適應力,還有永遠追著陽光的精神。這也讓我更懂得Kansas人的特質─熱情、開朗,又很樂觀。也難怪Home家會送我一個向日葵造型的手工娃娃,因為那不只是禮物,而是他們想要和我分享的家鄉文化。當我拿著那個小娃娃的時候,我好像也真的成為了這裡的一部分。向日葵的溫暖、堅韌和對陽光的渴望,也變成了我在Kansas這段旅程最深刻的印象之一。

結語:17歲的我,感謝這段美好回憶

  這段旅程真的太珍貴,我學到了分享、交流、成長、勇氣與感謝。我想對所有未來想參加的學弟妹說:不要怕,你只要願意說、願意嘗試,就會帶回滿滿的收穫與回憶。我會一直記得:在17歲的夏天,我去過美國、交了來自世界的朋友、用珍奶和炸醬麵打開了一段段心的距離。我還想再去一次,如果有機會,我也想站在台上,把這段故事分享給更多人聽。

新的分享經驗與總結

  為了繳交錄影,媽媽還邀請我到她的補習班,跟那裡的學生們一起分享自己的故事。站在台上的那一刻,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挑戰,也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我學會了整理自己的經驗、用簡單的話讓別人理解、勇敢地看著大家說話。這次上台也讓我更有信心,未來如果還有分享的機會,我一定會更從容地面對!

  這次美國之行,不只是一次「旅遊」,更是一段讓我成長的「冒險」。我認識了新的朋友、體驗了新的文化、同時也挑戰了自己。

我學到:

• 用開放的心與人交流

• 用行動分享自己的文化

• 即使英文不完美,也可以勇敢表達自己

• 最重要的是──要感恩身邊支持你的人

  我很感謝四健會,給我這個平台和機會,讓我能夠走出去、看見世界,也看見不一樣的自己。

來自媽媽的心聲

  這一次我能出國,對我媽媽來說,最珍貴的從來都不只是學習語言或文化,而是我真的「用全身去感受」這個世界的不同。

  媽媽說,我看見了原來世界不只是臺灣,不只是我曾經以為的樣子。其實在人際互動上,我以前遇過很多挫折,也有同學可能不太理解我的特質,讓我曾經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哪裡不一樣。但媽媽一直都很相信我,她說讓我真正走出去、親身去體會、去看見美國、去拓展視野,才是幫助我成長最深刻的方式。

  這次能夠真的踏上美國的土地,我媽媽說她很感謝四健會用心籌劃的交流計畫,以及照顧我的Home家。從一開始的說明會,到後來的層層遴選與完整的訓練,這一切不只是制度上的安排,更是一群大人們對我們這些年輕生命的溫柔與承諾。

  她說,那一天她參加受訓時最感動的,是學姊們上台分享自己曾經出國的故事。她們眼裡閃著光,說著自己如何克服語言不安、如何在陌生的家庭中找到歸屬感。媽媽說她被深深打動,也因此更堅定了讓我參加這段旅程的決定。

  媽媽也很感謝這次帶隊的老師們,尤其是我們的領隊。他們不是只在乎行程走得順不順,而是一直陪在我們每個人身邊,真的用心照顧我們。他們懂得看見不只是表現亮眼的同學,也懂得怎麼照顧比較慢熟、安靜、甚至有點敏感的孩子。媽媽說,她非常感激這種理解。其中,媽媽特別感謝韋中老師。她說他不只是個協調者,更像一座溫暖的橋,把家長的擔心和我們的情緒都接住了。

  她從來不是要我變得多厲害或多會講英文,她只希望我能在一個陌生的國度裡學會:面對自己、面對孤單,也欣賞萬物與世界的美好。就算未來會遇到困難,也能在變化中勇敢前行。

  媽媽說,她不可能一輩子都在我身邊,但她希望我能學會在困境中找到自己的解法,堅強、踏實、自由地長大。

  她最後說,謝謝四健會讓我們家有這麼一個機會,真正踏出去、看見世界,也看見更完整的自己。媽媽會一直一直愛我,也提醒我不要忘記愛自己。她說人生的風雨還很多,但她相信我會找到自己的出口。

  聽到這些話的我,其實有點感動想哭,也覺得自己好像真的長大了。這趟旅程,真的讓我變得更勇敢,也更懂得珍惜,帶著這份體驗勇闖未來精彩的人生。

文章附加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