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見世界的無限可能性

文:葉怡瑄 桃園市桃園區農會

芬蘭草根

  一直到現在還是覺得能到自己嚮往的國家深入交流近兩個月好不可思議。從下飛機開始就被陌生的一切包圍,害怕跟期待的心情同時向我襲來,我不想浪費在這邊的時光,想努力且認真地感受、學習在芬蘭的一切。

  到芬蘭的這段時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芬蘭豐富且驚人的自然資源,放眼望去滿滿的森林及走幾步就可以抵達的湖泊,從小在這樣的地方長大,大家都很習慣「與自然共存」的生活方式,從小被建立起與野生動物相處、自然資源的適當使用、自身安全的保護等觀念;也影響了他們對於垃圾及回收的態度,儘管擁有大片的土地,他們對於回收的概念也很精確,「現在我們所使用的每一樣東西,都會在未來的某一刻回歸到自己身上」,用這樣的觀念教育小孩愛護環境就是愛惜自己的未來,也讓他們的自然顯得更加生生不息。

  第二件事是他們開放且自由的教育觀念,在接待家庭時,從老師端看見他們的學校教育,發現他們在課程的安排上,給了學生很多的彈性及興趣導向的課程,讓他們除了主科之外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探索自我;而在家庭教育方面,他們很重視體驗、引導,從小便會讓小孩從環境中學習負責、演講、問題解決等能力,和學科相輔相成,在求學期間逐漸了解自己嚮往的未來;生活中,他們很重視把握當下,並非將行事曆排得非常密集,而是會為每天的行程訂定目標或主題,即使是相同的行程也會有不同的動力推進他們好好生活。

  第三件事是文化保存,在如此快速發展的時代,芬蘭的政府十分重視歷史文物的保存跟現代發展的平衡,也一直努力建立法規。像是Forrsa的大型賣場建在歷史古蹟附近,為了讓整體視覺有一致性,那一區塊的新建築都會被規定建材及顏色,而賣場內也保存當時部分廠房機械和織布工廠歷史介紹,讓大家在現代發展的同時也不會忘了過去的歷史。

  回到臺灣後的這段時間一直在整理這段旅程的收穫,身為教師,很希望自己可以運用在學校授課的時間,讓大家多多了解這些不同的文化、心態,也更希望能給這群學生們一個動力,讓他們有機會了解四健會在臺灣存在的意義。同時,期許自身在學校教育之餘,給自己更多的機會學習,去看見不同的世界、開闊自己的眼界。這段旅程,也讓我發現自己的不足,期許自己在回國後能用全新的心態生活、持續進步,把握機會用不同的眼界看看這個世界的無限可能性。

文章附加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