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四健之旅的第一站

文:連珮妤 台北市景美區農會

  2016年,亞洲網絡會議在台灣舉行,地點是我的家鄉台北。但因為當年我才小學,同時協辦沒有自己的單位,因此沒有機會參加。這個四年一度的盛宴,竟然有機會在學生時期被我遇見,在沒有擔任領袖營工作人員之時,有了空閒的時間參與會議,於是報名了工作人員的甄選,也順利成為一份子。
  籌備的進程,和年會十分相似,運用X-mind分別設計出從駐站到最後一天的行程。我被分到活動組,負責文化之夜的規劃,最終我們設計出了由下營區農會的開場表演、各個國家的文化演出,以及最後用我們的代表曲「阿爸牽水牛」收尾。
  活動從中文四健公約中拉開序幕,除非活動辦在台灣,不然幾乎沒有機會在國際上聽見中文宣示。首先兩場專題演講,其中我很喜歡Jeff King的「Reaffirming Our Why!」分享,身為讀農業推廣專業的自己,深深覺得全台灣在教育產業的人都要來聽這則分享,其中花了非常多的時間討論,身為一位四健工作者,我們除了「能做什麼」外,自己為什麼要做,和自己可以獲得什麼。這時讓我想起過去和許多前輩聊過的話題「熱忱」,上了大學後,許多原本非常有興趣或熱愛的事情,開始漸漸變得不感興趣或力不從心,我猜測這一切的源頭是因為「不知道自己在這其中獲得什麼」和慢慢消失的「熱忱」。如果連領導者都不知道自己做這件事情的原因,同時又感受不到回饋,那麼我們要怎麼奢望這件事能被做好,能做的好。「定位」和「熱忱」很重要阿!接著來到了歡迎晚會,出現了臺灣人在國際活動上的心願,正是以國旗進場,看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飛舞著進入會場,那個感動的畫面,深深烙印在每個人心中。
  第四天的參訪行程,我被分配到了去農林老埤農場和屏科大的路線,雖然調離了原本心心念念的亞洲蔬菜中心(每個農學院學生夢想中的地方),但也是讓我大開了眼界。第一站的「農林老埤農場」位於屏東縣內埔鄉,和屏科大只有一山之隔。這個農場是以種植茶葉為主,由於國內在的茶葉不足以供應市場需求,因而大量進口國外茶葉,但進口茶葉品質良莠不齊,因此,以有機及自然農法的方式,結合智慧農業,目標成為臺灣手搖茶市場的最大供應商。走進茶園,那可是難以形容的巨大,開著遊覽車繞半圈至少也需要20分鐘,接著我們進入製茶廠,全自動化的工廠令我大開眼界,佈滿空氣的茶香及烘焙的溫度,以及不見盡頭的茶園,就如同農場目標般令人震撼。
  下午前往了屏科大,好久不見的郁程社長介紹了屏科大四健會,看著他們自信的樣子,回頭想了臺大四健這一年來的成果,和歷史悠久的他們相比我們還算起步,仍然不免去想到,要是未來有機會帶外賓來臺大,我們能這樣嗎?這個問題,還是留給回台北後的我好了。也因為這條路線中有韓國大專四健的會長和副會長,和他們淺談了幾句,發現他們的大專四健並非和我們一樣是分「學校」,而是有點類似將「大專生」集合起來的感覺(類似我們領袖營、大專營集合中高會員的感覺),其實我覺得這樣很棒,畢竟不是每個農會或每個大專都這麼投入這件事情,能讓資源整合並讓有興趣的人共同參與,真的是件很棒的事。
  這天晚上,是我們組努力已久的文化之夜,我們來到了前鎮鎮南宮,第一次把活動辦在廟裡呢!運用的是台灣南部的特色「流水席」,每個國家也都穿上了自己國家的特色服飾出席。首先,由下營區農會開場,有民俗技藝扯鈴和幾首台灣知名歌曲組成的舞蹈表演。接著是各國表演,有尼泊爾的歌舞、泰國的戲劇、菲律賓的演唱、韓國的K-POP表演和代表曲Korea共舞。在最後,全場一起跳阿爸牽水牛,這首可愛的台語童謠,帶著台灣的旋律,完美的收尾!
  最後一天,七天六夜的亞洲四健網絡會議之旅即將告一個段落,其實過程中的我一直在想,是不是當初報名參加人員會比較好。但到最後,其實並不後悔來擔任工作人員,雖然選擇變少、要背負責任,但因為身為工作人員才能看見一場國際會議從籌備催生出的樣子。亞網,成為了我踏向國際活動的第一步,五天全英文的洗禮讓我進步了不少,也因此交到了來自亞洲各地的朋友,發覺了四健在各國的一樣與不一樣。在送泰國和韓國的參加人員去機場後,這場會議正式畫下句點,但走向國際正要開始,準備走向,從四健看見世界的旅程!

文章附加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