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水利文化及水田生態教育推廣人員工作坊
3月22日是國際水資源日,也是辦理農田水利文化與水田生態育推廣人員工作坊的日子,3月21、22日這兩天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水工作者、農會工作者、社區及學校老師,一起來到雲林縣進行農水相關課程,並參訪林內鄉的農田文物陳列館,認識農田水利工作及農田水利設施現況。
很感謝農田水利署-蔡巧蓮主任秘書,蒞臨雲林分享圳水的文化及保存外,也介紹嘉南大圳,課程中藉由協會說明農水及水田生態教育推廣計畫與四健會的淵源,也透過圳水長流的桌遊教材,以寓教於樂認識台灣的水圳,從中學習到水利設施的相關知識。接下來由林內分處-廖志聰主任帶來農田水利會的沿革,以及在農田水利署管理處的業務內容,從監督管理水利設施的巡察,到每個時期灌溉用水的分配等事務。而在八堡圳課程裡,建立了「知水、愛水、節水」的水文化,進一步知道台灣的21條水系,並對位於彰化的八堡圳所帶來的影響。
111年協會首次將農田水利文化與作業組結合,由新社區農會、下營區農會擔任辦理農田水利文化示範作業組,以白冷圳及嘉南大圳為主題,除了認識農田水利文化、在地水利設施外,結合實地踏查,認識農田水利文化及工作。
工作坊的活動中,不只認識農田水利文化相關的資訊,更從盤點資源開始,透過「人、事、時、地、物、點、錢、口、回」的要點學習規畫課程,並實際練習,成為將能力帶著走的推廣人員。來到雲林縣林內鄉的農水文物陳列館,習得農田水利的知識,其中包含室外的水利動態模型,及室內的水利文物展示,另外還有八田與一技師展示室。透過實際走訪,對水田、水利更有概念,也有更深的認識,除此之外還參訪東南亞最大的林內分水工八卦池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