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隆國小食農教育
文:余南賢 屏東縣佳冬鄉農會
我就讀屏東縣佳冬鄉昌隆國小,是六年級學生。我們學校有一個別具風格的教學活動,就是參與四健會的農業推廣教育。
記得剛升五年級第一次接觸這類食農教育時,還真有點搞不清楚到底要做什麼,但這一年多來,我漸漸了解,原來種植及農業是那麼有趣。所謂四健會就是做中學,精益求精,它的外型是苜蓿葉,葉片上有烙印「身、心、手、腦」代表有健全的身體、心胸、雙手和頭腦。
我們學校的四健會課程是由佳冬鄉農會協助辦理,內容相當豐富,而且農會還邀請了一個對於農業知識非常豐富的老師-楊鈞賀,我們都喜歡叫他「阿賀叔叔」。阿賀叔叔不僅說話風趣、非常會畫圖,而且交給我們許多關於務農的知識。五年級時,他以蓮霧為主題,設計了一系列的課程,透過他的教導,我才知道,原來蓮霧品種不只有南洋種、大果種還有泰國種等等,蓮霧外觀就像一顆鈴鐺,所以有鈴鐺果這個稱號,而且它要在潮濕及排水較好的地方才能好好生長。
而今年,升上六年級的課程,則是以香蕉為主題。為什麼特別選蓮霧和香蕉呢?因為佳冬盛產蓮霧,而我們昌隆則是除了旗山外,另一個種香蕉的大本營。也因為透過這個課程,我才知道香蕉是草不是樹。香蕉的品種也不少,有小果野蕉、芭蕉、還有山蕉……等等。香蕉的外型多元,有些長、有些短,形狀各不相同,吃起來軟軟的像在吃棉花糖,因為也是南洋的水果,所以香蕉比較適合在冬暖夏涼的地方生長。
「好好吃飯,從小做起」,食農教育及四健會不只教我們種植農作物的知識,也讓我們了解到健康餐盤、地產地消、廚餘減量、食物元素、水資源等。透過這兩年的教學活動,讓我深深感受到四健會用心的教導,講一些我們常見、常吃的植物品種,及他們的生長方式,讓我們了解這些水果農產品的來源及產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