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在紅穀倉之後

文:王韋鈞 新北市三重區農會

  從小就在學長姐的分享下對領袖營懷抱憧憬,但直到親身參與之後,才明白領袖營不只是單純的營隊,更像是一場屬於四健會員的成年禮。

  【第一天】

  第一天的日目標是「熱忱」,找回忙碌生活中對事物的關注。
  來到紅穀倉以後,映入眼簾的是象徵領袖營的莊重會場,工作人員的熱情感染了原本擔心尷尬的我,讓我也開始熱絡起來。開幕式時,所有工作人員保持著高度專注,用最大的音量與快速的行動回應,他們的熱忱正如標語所說,成為了會場中閃耀而溫暖的一道光,為懵懂的學員們提供清晰指引,照亮未來道路。
  在下午的凝心聚力中,我們藉由一系列的活動挑戰認識彼此,也和團隊建立起關係。還記得在推選隊長時,我們承諾會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而後當隊長因為沒有及時集合完所有隊員而被懲處時,身邊的組員在一句「我們也一起吧!」的確認之下,陸續出列接受懲罰。那履行承諾、共同進退的一刻深深感動了我,在我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因而對領袖營抱持更高的態度與敬意。

  【第二天】

  第二天的日目標是「思辨與溝通」,增進獨立思考與溝通互動的能力。
  一早,我們從認識自我出發,利用DISC測驗評估自己的個人特質與壓力來源。報告結果顯示我的性格較為謹慎,需感受到他人的支持才能做出決定。當下我大受震撼,覺得分析結果相當貼切,但老師也提醒我們不要受測驗結果制約,嘗試尋找自己未曾探索的那一面,「找回被你遺忘的自己」。
  下午的領導風範是我印象最深刻的課程之一,老師的個人風格強烈,不斷鼓勵我們發言,並且聲音應宏亮沉穩,抬頭挺胸以展現自己的自信。原本我擔心主動表達自己意見會很突兀,但老師提醒我們人與人的關係是從認識、喜歡到社交,如果連被認識的機會都沒有,不可能和夥伴建立關係。「改變必須趁早,且只有自己可以改變自己」。因此我開始提高自己的發言頻率,同時具體化內容,也獲得老師與夥伴們的正面回饋,進而突破心中的障礙。
  晚上的金魚缸是一種獨特的討論模式。參與者會依對議題的立場分為兩方,以同心圓的形式入座。在內圈討論的同時,外圈則是觀察、傾聽內圈看法,藉由座位交換輪流討論與傾聽,最後再由主持人總結。但不同於一般的金魚缸,這次外圈的人可以在內圈討論時短暫加入,正反雙方的論點碰撞讓討論趨於激烈。其實回到原點,我們的立場並沒有那麼分歧,但隨著時間過去,我們卻因為好勝心,將思緒放在攻擊對方論點的疏漏,而非理解對方初衷。在討論結束後,我們逐漸冷靜,並為討論的激化感到遺憾,但老師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我們太害怕衝突了,情緒本身並非壞事,衝突也只是情緒展現的形式之一。過往的我較為保守,有時會因害怕衝突而退縮,但在這次課程以後我想,比起避免衝突,或許藉由溝通化解分歧是更重要的課題。

  【第三天】

  第三天的日目標是「行動力」,跨出第一步,將腦中一切化為實際行動。
  GPS,是領袖營團隊活動的重點之一,參與者須藉由GPS輔助找出積分點,再以無線電回報總部得分。由於同時必須有人領導團隊、操作GPS、負責無線電通訊等,考驗著團隊的分工合作能力。過程中我們一度因雨勢中斷通信,但在挫折之餘並沒有選擇放棄,而是秉持順其自然的哲學,豁達走完最後的路,結果結算後的積分居然居五隊第二。這促使我反思,當下我們容易受環境影響情緒,但其實真正的處境並沒有想像中糟糕。換個角度,說不定會有另一番風景。

  【第四天】

  第四天的日目標是「視野與高度」,提升看待事物的角度。
  上午,我們學習使用六頂思考帽看待事。六種不同顏色的帽子,象徵六種不同的思考模式。不同思維間的切換固然辛苦,但突破後就會順暢許多,這也提醒我們人具有慣性思維的傾向,可多嘗試換位思考以增加思路的多元性。
  下午,我們採世界咖啡館的形式討論。參與者在輕鬆的環境中不斷換桌,與不同背景的人們交流,比起討論更像是輪流分享,所有人都有機會充分表達自己想法。雖然在整合彼此的意見時頗具挑戰,但在議題的架構清晰以後,原先看似零散的內容也變得條理分明。先找出討論架構,再接續推進,也是我需學習的目標。

  【第五天】

  第五天的日目標是「影響力」,綜合先前所學,成為散發光芒的領袖。
  在領袖營的最後一天,我們輪流上台宣誓自己的成長,期許在社會上持續發揮影響力,幫助自己和其他人成為心目中的理想模樣。領袖營,五天四夜的活動,帶來的不僅是知識與技能的成長,更是心態上的突破。或許下次回到領袖營時已經不是學員,但我仍將以不同身分深耕四健會,將領袖營所學與四健精神持續傳承。

文章附加圖片